■豬肉
http://utc.utctwa.com.tw/networld/front/bin/partprint.phtml?Part=archive_1&Category=&Style=1 

 

豬肉的營養 

豬肉比其他肉類維他命B1的含量較高。維他命B1與糖類熱量的代謝有關連,提供大腦神經以及肌肉能量,幫助消除疲勞。喜歡吃甜的食品以及喝酒的人應該要多加攝取。只要120公克的豬肉就可以提供人類一天所需要的維他命B1。 豬肉的脂肪含量依部位不同,但是五花肉以及里肌肉的含量最高。 

1.胛心肉: 
去除梅花肉的前腿/脖子部位的肉。

 肉色較深肉質較為硬 
 因為含有一些脂肪,滷煮後風味很好,適合切塊作滷肉或是咖哩使用。

2.梅花肉: 
介於胛心肉以及里肌肉之間,瘦肉中含有網狀油花,

 因此肉質雖然有一些 粗,但是肉質軟而且風味相當好。
適合切塊滷煮或是切片煎等各種烹調方法。

3.大里肌肉
背部中央的肉,肉質細緻並且夾雜適當的油花,口感相當柔軟、

 與小里肌並列豬肉中最為有價值的兩個部位。
里肌肉外圍的部位風味以及甜味最特殊,因此不要隨便去除。
炸排骨、日式炸豬排、薄片煎等料理都受到大家的喜歡。

4.腰內肉 
豬肉中肉質最嫩最軟的部位,脂肪的含量低因此卡路里也不高。

維生素B1的含量最高。
由於肉味較淡,適合作日式豬排、西式煎豬排等需要與油一起調理的菜餚。
加熱太久肉會分開變得乾澀,所以較不適合魯煮的菜色使用。

5.五花肉 
瘦肉與肥肉交替具有層次,所以又被稱為三層肉。

因為含有多量的油脂所以肉的風味特別強。切塊魯煮或是切薄片快炒都很適合。

6.肋排 
含有骨頭的五花肉。又有分作
小排、腩排以及軟骨排三種
由於肋骨周圍的肉特別軟而且烹煮後從骨頭會釋出甘甜風味,
 久煮也不會變形,適合醃漬入味後燒烤或是魯煮至軟爛的料理。

7.後腿肉 
脂肪含量較少,肉質纖維較細。
維他命B1含量僅次於小里肌肉。
靠近臀部的肉顏色較深而且肉質硬可以做肉鬆肉乾使用。
切片可以做火鍋料或是炒肉片使用。

8.豬肝 
可以用薑、蒜頭以及牛奶等消除豬肝特殊的味道。

日式炸豬排的做法:
日式炸豬排料理最近在台灣極為流行,炸豬排要做的好吃,秘訣在豬肉以及麵包粉的選擇以及油炸溫度的控制。台灣豬肉的品質以及風味優良,口蹄疫以前外銷日本始終保持第一名。因此只要慎選新鮮的豬肉以及部位,就有50﹪成功的機率作出好吃的炸豬排。麵包粉的選擇也相當重要,一般豬排專賣店會自行製作新鮮的麵包粉。一般家庭多會選購市售的乾燥麵包粉。其實,如果有時間,在家製作也不會太麻煩。
麵包粉的製作: 
選用大賣場便宜的白吐司,放置三天以上或是從塑膠袋取出,將吐司片攤開,讓水氣蒸發半天,使麵包表面稍微乾燥。去掉吐司的四邊耳朵,切約一公分的小丁。倒入果汁機以瞬間短暫打碎的方式將麵包丁打碎即可成為麵包粉。 
豬肉部位的選擇:
最適合豬排使用的豬肉有兩種:
1.里肌肉:里肌肉肉質柔軟適中,相當適合炸豬排使用,但是瘦肉與邊邊的油脂中間有一條筋膜,油炸以前要將此條筋切斷,避免油炸後瘦肉縮小而變形。
2.腰內肉:腰內肉的肉質非常肉軟,製作炸豬排最為可口。但是因為腰內肉的脂肪含量較少,爲了避免加熱後外形縮小變形太多,最好在加熱以前先用桿麵棍或是敲肉棒先敲打一下,將肉形變大一些。腰內肉的尾端較細,可以將肉先剖一刀攤開,如此肉片可以放大一些。

做法:
1.腰內肉約兩公分切一節,蓋上保鮮膜後,以桿麵棍稍微為打一下,將肉鬆開後灑上研以及胡椒粉(注意事項:由冷藏庫直接取出的肉塊因為中心溫度較低,油炸時不容易炸熟。因此,夏天室內溫度較高時,先將肉放置在室溫15-20分鐘,冬天30分到 40分鐘左右回溫一下較好。)
2.肉的兩面薄薄的灑上一層麵粉,沾滿蛋液後再均勻的覆上 麵包粉。沾好麵包分的肉快要用手輕輕壓捏,並將多餘的麵包粉抖掉,以免掉落的麵包粉讓油炸油變色。
3.油炸鍋的油加熱到170度後,將肉塊放入維持中火炸約3-4分鐘,用竹筷可以輕易叉穿過肉塊即可起鍋,放在紙巾上瀝油,油炸溫度不要太高,肉塊放入後有小油泡程度的中火。由於起鍋後餘溫會繼續加熱肉塊,因此不要炸太久以免變得太過乾硬。




 

豬肉名稱: 

豬肩胛肉=梅花肉=胛心肉[台語]

豬大腿肉=腿庫[台語]

豬小里肌=前脊肉=腰內肉[台語]

豬脖子肉=槽頭肉[台語]

豬臉頰肉=嘴邊肉=豬頭皮[台語]

豬腳蹄=豬腳[台語]



 
 小里肌肉:是脊骨下面一條與大排骨相連的瘦肉。肉中無筋,是豬肉中最嫩的一部分。水分含量多,脂肪含量低,肌肉纖維細小,炸、、炒、爆等烹調方法都適合。
 
 臀尖肉:位於臀部的上面,都是瘦肉,肉質鮮嫩,烹調時可用來代替裡脊肉。
 
 坐臀肉:位於后腿上方,臀尖肉下方。全為瘦肉,但肉質較老,纖維較長,一般多在做白切肉或回鍋肉時用。
 
 五花肉:為肋條部位肘骨的肉,是一層肥肉、一層瘦肉夾起的,適於紅燒、白燉和做粉蒸肉。
 
 前腿肉:又稱夾心肉,位於前腿上部,半肥半瘦,肉老筋多,吸收水分能力較強,適於做餡和肉丸子。在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,叫小排骨,適宜作糖醋排骨或煮湯。
 
 前排肉:又叫上腦肉,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塊肉,瘦肉夾肥,肉質較嫩,適於做米粉肉和燉肉。
 
 奶脯肉:在肋骨下面的腹部,結締組織多,均為泡泡狀,肉質差,一般做臘肉或煉豬油,也可燒、燉或用於做酥肉。
 
 彈子肉:位於后腿上,均為瘦肉,肉質細嫩、筋少、肌纖維短,適用於炒、煸、炸等。
 
 蹄膀:位於前后腿下部,后蹄膀比前蹄膀好,紅燒和清燉均可。
 
 頸肉:又稱血脖、槽頭肉,在前腿的前部與豬頭相連處,是宰豬時的刀口部位,多有污血,肉色發紅,肥瘦不分,肉質差,一般用來做餡和叉燒肉。  
 
 
   文章轉自 中國時報 2007.03.27 /環球時報 生命周刊》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麥垛 的頭像
    麥垛

    佐伊的麥田

    麥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 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

    發表留言